医院本草植物园创建于年11月,共栽培了92个科、种中草药原植物,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南昌本地,涵盖具有解表、清热、泻下、补虚、温里、理气、消食、祛风湿、活血祛瘀及抗肿瘤等功效的各种中草药品种。经过精心设计,园内一步一景,处处如画。自创建以来,该园已接待省内外甚至国外多批政要和游客参观,其科普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一致好评。
为了让更多人学到中草药知识,我们将陆续向大家推介园内的药用植物,让大家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蒲黄
蒲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现代研究表明,蒲黄提取液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血液循环,促凝血、抗炎、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其收缩力、紧张度增高,可促进产后瘀滞,子宫复原。蒲黄
蒲黄
清·赵瑾叔《本草诗》
香蒲充取森如何,花上娇黄粉扑多。
破却积瘀生最妙,止将吐衄炒能和。
猪脂共傅肛无脱,姜末同拣舌不拖。
去溶调膏堪劈块,小儿嗜食力难痿。
蒲黄
叶扁平,线形,宽4~10mm,质稍厚而柔,下部鞘状,穗状花序圆柱形,长30~6蒲草-原植物0cm,雌雄花序间有间隔1~15cm;雄花序在上,长20~30cm,较柱头短,茸毛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雄花有早落的佛焰状苞片,花被鳞片状或茸毛状,雄蕊2~3。雌花序长10~30cm,雌花小苞片较柱头短,匙形,花被茸毛状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头圆柱形,小坚果无沟。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池、沼、浅水中。
蒲黄的药用价值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孕妇慎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胡贵荣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4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草药辨识。主攻心脑、肺脾、肝肾五脏虚损病,亚健康状态体质辨识及调治。尤其擅长于肩、颈、腰、腿痛病,中医内、妇、儿科疑难杂症及不孕不育症,肿瘤病。发表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16篇,主要著作有《现代中成药》,《中医临床诊疗心悟》共计万字,主持并承担江西省卫计委基金课题3项,市卫计委适宜推广技术项目1项。所发明的“骨刺消痛液”获国家发明专利奖。
·END·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