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科普本草之蒲黄图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3 5:19:43

蒲黄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图经本草》中指出:“香蒲蒲黄苗也,今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於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之谓蒲槌,亦谓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本草衍义》曰:“蒲黄处处有,即蒲槌中黄粉也。”根据记载,并参见《证类本草》及《本草纲目》所附植物图,古今所用蒲黄相同。

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

蒲黄炭取净蒲黄,照炒炭法(通则)炒至棕褐色。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暂无习用分级方式。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杂质不得过10.0%。

水分不得过13.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通则)。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C28H32O16)和香蒲新苷(C34H42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免费领共10版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更多精彩推荐,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