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中医临床学眼科之血灌瞳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9 19:10:26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6670968.html
《中医临床学》眼科之血灌瞳神

  目中之血,不能循经而行,溢于络外,灌入瞳神内外的眼病,称为“血灌瞳神”。《证治准绳》对此病证描述最早,其云:“血灌瞳神证,谓视瞳神不见其黑莹,但见其一点鲜红,甚则紫浊色也。病至此亦甚危且急矣。初起一二日尚可救,迟则救亦不愈。”至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亦有“血灌瞳神”一证,然其所云,乃“眼因射刺五轮亏,疼痛眶中若受锥,好眼卧将安着枕,便流恶血隔光辉,可怜清净无瑕翳,沉没明珠甚可危。”实指一眼被锐器刺伤后,恶血交灌于另一眼的瞳神之内,致使好眼外观如常而丧明的眼病。因其属于外物刺伤眼珠所致,故该书称其为“血灌瞳人外障”,与本节所称血灌瞳神的涵义非一。

  本节所谓血灌瞳神,乃指《证治准绳》所言者。根据部位之不同,其血液灌入黄仁与睛珠之内者,可称“血灌瞳神内障”;血液灌入瞳神之外,水膜之内者,可称“血灌瞳神外障”。

病因病机

  1.肝胆火炽,迫血妄行,血络破损,灌入瞳神。

  2.肝肾阴亏,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

  3.撞刺伤目或金针拨内障手术等,损及黄仁血络,血溢络外,灌入瞳神。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证的临床表现,依血瘀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血灌黄仁及睛珠之后,自见眼前黑花渐生,或似黑线坠下,或如黑烟袅袅而动,继而使云遮雾蔽,目力骤降。轻者视物如隔薄纱,或眼前时见红光,珠外端好,瞳神正圆或偶见干缺,隐隐透见金井之内呈现一点殷红或暗红。

  血灌黄仁之前者,可见黄仁与水膜之间瘀血积滞,色泽暗红。轻者仅瘀积于黑睛下方,形如半月,甚则全掩瞳神、目力受损。眼珠胀痛,羞明流泪,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因外伤导致者,瞳神或有变形。若失治,久则瘀血难消,甚或变生他证。

  血灌瞳神的辨证,首先当询问是否外伤,然后根据瘀血的颜色和病程之新久辨析病机。色鲜红,病程短者多为热邪实火;色紫暗,病势缓者常为阴伤火旺;色暗滞,日久不消者,每属死血瘀积之证。

  (二)论治要点

  本病初患、应以凉血止血或滋阴降火为主,然止血勿过用收涩之品,以免瘀血滞留,久而难化。因灌于瞳神之血属于离经之瘀血,所以治疗本病的要点是活血散瘀,瘀血得散,则神光可复,否则终难复明,且易瘀而化火生风,导致目珠剧痛,触之不硬,恶心呕吐,视力骤降,甚或失明而不可救,所以本病宜选用有散瘀作用的止血药物,使止血而不留瘀;血已止者,宜早易活血化瘀之方治之。病久正气损伤者,还应该注意选加益气、理气药物,以助散瘀。

  (三)常见证治

  (1)肝胆火炽,迫血妄行:

  证候:血灌瞳神,伴眼珠疼痛,口苦咽干舌红苔少,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羚羊散血饮合生蒲黄汤加减。

  水牛角10g(先煎)、黄芩10g、青黛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茜草10g、小蓟10g、旱莲草10g、生地黄10g、荆芥炭10g、郁金10g、丹参10g。

  (2)肝肾阴亏,虚火上炎:

  证候:血灌瞳神,伴眼痛隐隐,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遗泄,咽干舌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滋阴降火汤合潜阳活血汤。

  熟地黄10g、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30g、麦冬10g、黄芩10g、黄柏10g、知母10g、柴胡10g、川芎10g、元参30g、生牡蛎30g(先煎)、石决明10g(先煎)、牡丹皮10g、赤芍10g、茜草10g、甘草6g。

  (3)外伤损络:

  证候:多缘目受撞刺或金针拨内障手术伤及黄仁血络而致,

  可伴眼珠胀痛,视力骤降等。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方例:除风益损汤合大黄当归散。

  当归10g、白芍30g、熟地黄10g、川芎10g、前胡10g、大黄10g、当归10g、木贼10g、黄芩10g、炒栀子10g、菊花10g。

  (四)临证权变

  本病不论何种证型,均需按血证的处理原则,分期进行治疗。在出血期,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可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白茅根、血余炭、仙鹤草、生藕节等止血之品。若属肝胆火炽可加龙胆草、夏枯草之属;心火亢盛可加黄连:栀子;阴虚阳亢可加石决明、龟板、龙骨、牡蛎等。

  应用止血药时,也可采用炭类药物,但应加入活血行气之品,以防留瘀之弊。

  出血停止10日以后,前述论治方药即不再适用。因离经之血则为瘀血,所以此阶段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一般可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根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在方内应注意行气理气药物的应用,可选加枳壳、厚朴、青皮、枳实、木香、香附、乌药、延胡、沉香、川楝之类。

  对病程已久,积血不消,堆积成块,其色紫暗,或呈淡黄,或变为白色条状机化斑,或黑睛被血染而泛黄,则应治以破血逐瘀,软坚散结、去瘀生新之法,可用血府逐瘀汤选加三棱、莪术、五灵脂、刘寄奴、花蕊石、生三七、苏木、血竭、郁金、姜黄等行血破血之品,亦可选加昆布、海藻、浙贝、牡蛎、鳖甲、穿山甲等软坚散结之药,还可选加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等消积化瘀之品。若有寒邪凝滞,宜选加桂枝、炮姜、附子、细辛等温通药散凝通经,以助瘀血消散。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物多属攻伐之品,久服易伤正气。故对患病日久或病情已兼虚象者,应酌加人参、黄芪以益气,或按全身出现的不足证候辨证,一般从滋补肝肾或气血双补入手,灵活变通,随证遣方用药。

  本病因血瘀神水之内,淤阻窍道,或可因瘀而化热,因热而动风,发生神水瘀滞,眼珠硬痛,黑睛混浊,头晕恶心等状类五风之证候,可参照五风内障辨证论治,并注意选用活血化瘀之品。

调护

  1.血灌黄仁之前者,宜半卧位静养,使瘀血下沉,以免血液遮掩瞳神,影响视力。

  2.忌五辛、烟酒等燥热之品,以免再度出血。

应用例案

  崔××,女,38岁,年11月10日初诊:10天前被土块打伤右眼,现已不疼,稍有胀感,满目红光,不能见物。检查,白睛淡赤,青睛内面下方有少量积血,瞳神散大,呈一片鲜红,仅辨明暗,不辨人物,眼底不能窥见。此为血灌瞳神,治以破血明目汤(生地、赤芍、归尾、刘寄奴、苏木、茜草、血竭、益母草)加香附9克,服药15剂。11月26日复诊:青睛下方积血已尽,瞳神稍有缩小,色转暗红。上方服至2月5日,瞳神中等散大,不圆,有黄色点状物(虹膜色素)贴附于睛珠之上,玻璃体混浊。眼底较模糊,视神经乳头颞侧苍白,黄斑部及鼻下侧,皆有大片白色结缔组织增生,其周围呈现皱褶。视力,右眼0.08,左眼1.5,停服上方,给明目地黄丸常服,后没来诊。(《张皆春眼科证治》)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文献摘录

  《草庐拙·血贯瞳仁》论曰:“心生血,肝藏血,血寒则凝,血热则流。心肝热极,逼血妄行,乘犯金井,满瞳鲜赤,乃肾水衰弱,不能抗御血热,故没其黑莹之光,而为痛泪之苦焉。急宜大泻血热,勿使久滞轮中,次补肾水浚其源流,方能除险害而复光明。不然徒用和平柔缓之药,侥幸图愈,姑息养奸,久必变,变必难,则十有九患,吾未见其不盲也。第此症治法,固贵在先猛后和,然亦非无治之症。彼《审视瑶函》曰,血灌瞳神,乃清阳纯和之气已损其精华,血色乘于肾部,命亦不久。夫血热犯瞳,血去则宁,有何命之不久虞哉!无故作此骇人之语,欺世惑俗,吾不知其可乎。”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张爱强、符鑫

校正:郑东英

编辑排版:符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