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汪爷爷的茶总被偷喝,自言和施奶奶ldq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4 20:57:34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期***

17

我第一次看汪曾祺的作品,应该是年小学六年级在爷爷的办公室。办公室离家只有五分钟路程,但我在家里会分心去看课外书。办公室只有一些公文和一部县志。难得能看的杂志是《新华文摘》与《人民教育》。《人民教育》每期的末几页,会选载一篇小说,《受戒》是在那上面看到的。《孩子王》则是在《新华文摘》上。

18

年,我从富顺转学到成都,插班到黄瓦街中学初三。路远,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吃完午饭到下午上课,是难得的课外书阅读时间。我在桌肚子里放一本《晚饭花集》,中午翻来覆去地看。最喜欢的篇目是《八千岁》《星期天》和《金冬心》。记得张辛欣在《文汇月刊》上猛夸过《金冬心》,主要是夸那张菜单,说别人写不出。

19

我-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头一两年喜欢跟朋友讨论余秋雨,后来放弃了。另外就是迷M·昆德拉,像汪曾祺当年迷纪德。我一直在向周边朋友推荐汪曾祺,他们似乎不是太感兴趣,还取笑我“还不是因为是你家亲戚才推荐的”。大学四年,我把一本漓江版的《汪曾祺自选集》(封面有照片那版)翻烂了。

漓江出版社版《汪曾祺自选集》书影

20

年8月,我作为中山大学辩论队队员,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的“长虹杯”全国大学生电视辩论赛。正好父亲也到北京大学访学一年。我们一起去蒲黄榆访汪曾祺。

21

那次访问留了的第一印象是“茶很香”,汪先生说是碧螺春,茶好,也舍得放茶叶。后来看《老头儿汪曾祺》写汪先生泡的茶总是第二遍最好的时候被家人滗走喝掉,唯剩茶叶,不禁失笑。

22

我问了“汪爷爷”几个问题,如“《骑兵列传》《王四海的黄昏》为什么没有收入自选集?”他好象回答的是:那里面虚构的成分太多。看着施松卿先生很温暖地训“老汪”,又感慨了一句“您二老过这一辈子真是难得”,老汪嘟囔了一句:“碰撞了一辈子。”

23

我拿出刚在北京书市买到的《汪曾祺文集?小说集上》,请汪先生“题一句您写小说最深的心得”。老头儿想了半分钟,起身去了里屋。出来时,字已经写好了,还加盖了印章。词曰:“小说是删繁就简的艺术。”父亲获赠了一本年成都出版社出的《草花集》。

成都出版社版《草花集》书影

24

父亲在北大跟着谢冕、洪子诚二位教授做一年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汪曾祺的四十年代创作。那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旧刊室不对访问学者开放。父亲屡次申请未果,曾打算带上水壶到北大图书馆门口静坐抗议,被“同访”劝阻了。后来北大图书馆改变了旧规,父亲才能借到《邂逅集》。

25

年12月13日午后四点到八点,父亲到蒲黄榆,对汪先生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访谈,主要谈汪先生的四十年代创作。父亲问汪先生:能不能编一个汪曾祺研究专集?汪先生说了四个字:“我不同意。”我父亲说:“为什么?觉得没有必要编吗?”“我这个人没什么研究头儿,不值得,我这是很真诚的,不希望有人去写研究我的书。”“我已经写了,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好一个人,研究他干什么”。

年,汪曾祺在蒲黄榆家中

本期执笔:杨早本期编辑:王朴微

本公号大动作

汪曾祺的笔,黄永玉的腰

散落各处的自传被拢到了一块儿

汪朗

汪曾祺的固执

汪曾祺写到过哪些外婆家的人?

历沧桑黑僧变老狐

杨早

喜欢你就加点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53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