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中药科普可以吃的沙子ldquo海金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1 7:38:22

来源:朝阳区中医协会青委会委员、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科

在中药学里,许多药材都有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海金沙,乍一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以及海边的细沙。但实际上海金沙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海金沙的“沙”现代被称作孢子,是蕨类植物。它是来自内陆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因为母体海金沙草喜欢潮湿炎热的气候,所以海金沙一般都长在山坡、丛林或是灌木丛中,在广东、浙江两省很常见。

海金沙是灌木丛里温柔的藤。温润翠绿的小羽叶,纤细的藤,攀缘而上。待爬到树枝的尽头,那藤就伸向空中。虽然空无所依,但也不掉落下来,而是在空中回旋着,像一首歌,唱着温柔的旋律。《本草纲目》记载,海金沙,俗名竹园荽,“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尺许。其叶细如园荽叶而甚薄,背面皆青,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如蒲黄粉,黄赤色。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方士采其草取汁,煮砂”。

之前有提到,海金沙是孢子,它一般生长在海金沙草叶子的背面。海金沙草的叶子有许多褶皱,褶皱里就有不少如同蒲黄粉一样的沙状孢子。不过,海金沙并非一年四季都有,而是要等秋季才能收获。到了秋天,人们会趁着海金沙未脱落时采割藤叶,经过晾晒之后,搓揉或打下孢子,收集起来的孢子就是海金沙。此时的海金沙真的就像海边的细沙一样,粉质细腻,颜色赤黄,这也是海金沙名字的由来。

中医学里认为,海金沙可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本草纲目》中对海金沙的记载是:“善入小肠,膀胱血分。淡能渗泄,寒能清热,具渗湿利水,清利湿热之效。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诸淋证、尿白浊、带下及湿热水肿等证。具有清热解毒之效。”

在古代,海金沙会被用来治疗咽喉肿痛、痄腮、风火牙痛、湿疹、疮疹等疾病。人们也会将海金沙研磨成粉或是布包煎服来清利湿热,以缓解因湿热带来的肤色暗黄、身体异味等症状。

作者简介:马科,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中药师、主管西药师、执业中药师。技术专长:中药鉴定学、中药调剂学。师从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亲传弟子鞠海老师。第四批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薪火传承学术经验暨特色技术继承工程学员。首批北京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员。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