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你分享生活点滴、诗与远方······
怎样正确的熬制中药及服药时间?
文/李继伟
首先选择正确的熬药容器
可到较大的中药房购买专用的熬药壸(带壶嘴),材质首选砂锅质、紫砂质、陶瓷质,玻璃质也可以,忌用铝、铁锅等,因铁质能改药效,
………………………………………
?正确的熬药方法
一,先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先煎的药也要泡,可分别用药壶,大小陶瓷碗浸泡;
二,先煎:将需要先煎的药放入药壶内(连同浸泡的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煎熬20~30分钟(特殊药材需更长时间),关火。
三,将泡好的多味药片连同浸泡水一同倒入药壸,水量不宜少,开大火烧沸,改小文火煎熬30分钟,保持微沸状态,其间用竹筷子适当搅拌,千万不能溢出。关火。将煎好的药液从壸嘴泌出来至大瓷碗中。
四,煎第二遍:用水瓶热水倒入药壸,水量比第一遍略少些,大火烧开,改文火煎熬30分钟,其间用竹筷子适当搅拌,注意不能溢出,关火。将碗里的第一遍药液全部倒入药壶中,用筷子搅匀混合后,泌出一半到瓷碗中,于饭前或饭后30分钟温服一次,另一半在下顿饭前或饭后温服。
五,后下:有些药含挥发成分如薄荷、砂仁、丁香之类,不宜久煎(处方上标注后下),应在煎第一遍文火煎20分钟时放入药壶一同煎。
六,不同的煎熬时间
治感冒等辛散解表药宜短煎,头煎沸后文火煎熬20分钟左右,二煎沸后15分钟左右;补益药物如地黄、何首乌之类,宜长煎一小时左右;矿石、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珍珠母、生牡蛎等不易煎出有效成分者,需要先煎15~20分钟,某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细辛等,需要先煎1~3小时;
七,烊化:一些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版胶、鳖甲胶等胶类药物,是不宜煎煮的,应另外用小碗隔水可加少许黄酒蒸化或加水炖化后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
八,另煎:如人参等,不宜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熬的,需另煎;麝香等芳香走散的贵重药,不宜煎熬,宜温水冲服;还有些药物是不必煎熬的,如芒硝等,将药汁冲入溶化后即可服用;
八,冲服:如三七粉、川贝粉等粉剂,可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混匀同服。
九,包煎:一些粉末类药物如蒲黄之类,小粒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及有毛茸的药物如旋复花、辛夷花等要用专用沙布包煎熬,处方当注明(包煎)。
服药时间
一般每天服药二次,即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也可以头天晚上和第二天早饭前后各一次,可以分头煎二煎分服,也可将二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分2~3次服用,时间以吃饭前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较好,也因病症不同而灵活掌握,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时服用;安神催眠药宜睡前约1~2小时服用;消导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补益药又宜饭前服;治疗急性病症时,就应随时服用,并且可以一天服二剂,每天服的次数也相应增加。
服药冷热
一般应在药汁温而不凉时服下。但寒证宜热服,热性病宜冷服,真热假寒的病证,用寒性药物而宜温服,真寒假热的病证,用温热药而宜冷服。
本文作者:
老中医李继伟
年4月19日
于南京《祛病堂》
中医养生专栏主编简介:
李继伟,笔名:木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