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子宫肌瘤的患者找我,职业老师,她的肌瘤是4.5公分,每次月经量大,经期长,哩哩啦啦能十几天,特别苦恼。
当时她脉弦虚而涩,舌淡润、苔薄白,辨证为寒凝血瘀。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为啥这位老师,长子宫肌瘤呢?其实,都是血瘀成因还是在寒。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采用温化之法。
于是我开了方子,是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再加上生炒蒲黄、香附。
肝脾两调,血水同治,当归、川芎、白术等等,这些都是偏温的药物,温化之法一定能治好。
服药一个多月后,我问她情况如何。她面露难色,说感觉好一点了,但是还是很难受。我又见她脉象舌苔并无太大变化,意识到疗效不佳。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对症下药,为什么温不能化寒,是要加大药量?还是再添几味温热之药?
我立马找恩师求助,看病不能太死板,尤其是妇科病,接着又说:“你再加益母草、生牡蛎二味即可。”
后又让患者服用,结果大大改观,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量,7天即止,也不再腰酸怕冷了!
此刻,我才恍然大悟,
疗效显著,于是我更改方子,让其服用参芪四物汤合消瘰丸。
寒凝血瘀,在治疗的时候,就得采用温化之法。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偏温热的药材,但是,血瘀日久,患者就会出现寒热夹杂的症状,一味用温热之药是行不通的。
加的两味药——益母草、生牡蛎便是微寒之药,起到了寒凉疏解的作用,使药方更全面。
从医半辈子,我始终提醒自己,每次组方都要斟酌考虑全面,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