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一舒印象』图片丨来自网络
■
两个月前跟诊,来了位七十二岁的男性病人。
主诉:一次较大的肠道手术,之后一个月,肠道本身创口愈合,但腹部体表创口,一直未愈。观察他体表伤口,位于腹部,纵向约15厘米长。在这个长度上,创口全程绽开,大约1.2厘米左右宽,里面全是淡白色脓性分泌物,质地偏稀。
医院,希望清创,护士都不敢给他换药与清洗,因为不知该如何操作!吩咐他找回原主刀医生进行再缝合,但原主刀医生说不需要缝合。
于是来门诊找师父看,希望能让创口愈合。另外,病人说手术后人瘦了不少,精神略欠佳,睡眠尚可,胃口一般,二便正常,人略微畏寒,但容易上火,家人反应,脾气比较大。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滑。
■
师父诊断:术后创口不愈,气血不足,略有上热下寒之象。
处方:生黄芪50g,当归10g,乳香10g,没药8g,蒲黄20g(包煎),白芨10g,鹿角胶10g(烊化),白芥子10g,甘草6g,枇杷叶30g,生龙骨30g(先煎),红参8g,桑叶10g。
七剂,水煎服,每次煎成毫升,一天两服。
■
整理医案,再次思考,很有启发,记之。
创口久不愈合,明显是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不能托毒脓外出——生黄芪+当归,是当归补血汤,且以5:1的原方比例,两味药合起来有补气血的功效,生黄芪托疮排脓,当归也有托疮排脓的作用。
红参,帮助补气血。
另外,从治疗阴疽的阳和汤中,取了几味药物过来。
如鹿角胶,能深入骨髓补精血、补阳气不足,从里向外,将深藏的脓毒向外托,另外,鹿角胶本身还有止血生肌的作用。
白芥子,作用是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患者伤口脓液清晰,在皮肤之下,没有排出来,由此,他跟深部脓肿的阴疽有点像。阴疽的脓液清晰,在阳和汤中,被当作痰来治疗,在这里,也可以把这个脓当作皮里膜外之痰来去除。
由于病人身体不算太寒,所以不需要用上阳和汤全方药物。
乳香、没药,是活血药,能活血生肌。这两味药是流淌在树表皮的树脂,这个象就类似人身上或是在表皮的脓血,所以用这两味药来对治脓血。
白芨、蒲黄,止血。白芨收敛止血,生肌,配上能够活血止血的蒲黄,加强生肌的功效。
生龙骨,能潜阳,把上部的火往下引,来对付患者上热下寒,且能收敛,助伤口愈合。
枇杷叶,是较好的降火药,将上面的火往下拉。
桑叶,清肝火,主要是针对患者脾气比较大(肝火旺)。
甘草,调和诸药。
服药后一个星期,病人家属反馈,创口已经结痂。
■
再过一个星期,患者来复诊,创口已全段结痂,可以自己清洗,没有痛感,也没有异样感觉。没有明显的全身不舒服,胃口可以,睡眠可以,夜尿一次,大便微溏,舌略红,苔腻而微黄,脉滑。要求进一步调理。
师父处方:
生黄芪30g,当归6g,乳香5g,没药5g,蒲黄10g(包煎),白芨5g,鹿角胶10g(烊化),枇杷叶20g,生龙骨30g(先前),桑叶10g。麸炒白术20g
七剂,水煎服,每次煎成毫升,一天两服,作善后。
愿你心上朝朝风日好
一舒W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y/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