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901/7433865.html花馔汪曾祺说,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而其实,中国人口味之风雅,也是世上难得。当美食遇上风雅,吃的目的不仅是要果腹,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馔”。“花馔”,即是用四时鲜花做成的菜肴或点心。鲜花虽不能饱腹,但其清香绚烂,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出尘脱俗的精神愉悦。以花入馔,古人早就懂得这份风雅在我们这个热爱吃的国度,有很多关于吃花的历史记载。最早的记录当属屈原在《离骚》里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之后,鲜花可食之风便盛行于唐代。据《隋唐佳话录》记载:武则天于花朝日(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游园赏花,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分赐臣下。她本人十分喜欢松花,爱吃一种用松花制成的糕点。武则天之后,鲜花入馔之风日盛,并相继出现《山家清供》、《养余月全》等记述烹调鲜花的“花馔谱”。一本《山家清供》,里面就有透露了15种食花的妙法。唐以后,一些文人雅士把食花看做是一种情趣高雅的生活享受,留下许多“秀色可餐”的佳话。宋代苏东坡喜用松花制作食品。如《酒小史》中载: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酒,他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后得酒。并挥毫歌咏,作了《松醪赋》:“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齐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苏东坡也是一个很喜欢创造slogan的人)爱美的慈禧也很喜欢以鲜花为食。每年六月之后,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待红日跃出地平线,荷花开放后,慈禧令宫女们采摘最完整、妖艳的荷花带回御膳房,将肥壮的花瓣浸在鸡蛋、鸡汤调好的淀粉糊里,再炸至金黄酥脆作为点心。她还让人将玫瑰花捣烂,拌以红糖,经过特殊的配料加工,制成一种花酱,涂在面食点心上,食后齿颊留香。花朝月夜动春心,莫轻辜负鲜花入馔是赏心乐事,不时不食也是硬道理。春日百花争艳,可叹花期易过,好在我们想出了以花为食的好主意,让春天留在舌尖上。正是人间四月天,与其在茫茫人海中赏花,不如一起去吃花吧。玉兰花馔
早春,白玉兰满树白玉似的香花,仿佛阳春白雪;白玉兰的花瓣肥厚且大,简单淖水之后就可以直接吃,另外还可用湿面粉裹着它和豆沙放在油锅中炸,香甜可口,据说还有解毒镇痛之功能。
紫藤花馔
紫藤花的鲜花瓣用糖浸渍制饼,就成了北京著名的糕点“藤萝饼”。还有一种吃法是把花采下晒干,食用时再用清水发开洗净,把腊肉切成薄片覆盖花上,上锅蒸熟,春天的味道就这样整整保留一年。
迎春花馔
按照清·顾仲《养小录·餐芳谱》的记录,可热水一过,加点酱和醋拌,吃起来甚是清爽。
玫瑰花馔
玫瑰花瓣单吃起来微微的甜又带少许苦味。玫瑰花用糖渍了就是著名的玫瑰糖糕,用它可做各种甜食馅的配料,其味香甜可口。红玫瑰花可与鸡腿菌、鲜笋、喇叭菌等一起炖汤,是滋补佳品。
桃花馔
桃花是一种天然的润肤品。《太清方》中写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此时采摘下桃花瓣阴干,放入粥内,常服可添娇色。
槐花馔
将清水淘过的槐花中,加入少量干面粉,拌匀,入锅蒸,等香气四溢时即熟。或是简单焯过,做成槐花炒蛋,金黄配碎玉,不吃,看了也赏心悦目。
茉莉花馔
将蜜调涂在碗中心,抹匀不令洋流。每于凌晨采摘茉莉花二三十朵,将蜜碗盖花,取其香气熏之,午间去花、点汤甚香。
牡丹花馔
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到了明清时人们已有了较为完满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其意,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花那浓郁的香气终不改变。在菜谱中,有牡丹银耳汤、牡丹花熘片、牡丹花里脊丝、牡丹花瓣酒等。
金雀花馔
春初开,形状金雀,朵朵可摘,用汤焯,作茶供;或以糖霜、油、醋拌之,可作菜,甚清。
昙花馔
鸡蛋打碎,加盐胡椒粉等调味,新鲜昙花对切,先沾蛋汁,再沾均干面粉,入浅油煎锅炸至焦黄酥脆。
来这里吃花馔喝花酒其实一般花馔自己在家就可以很方便操作,也有很多餐厅会在将清新芳香融入菜肴或美酒之中,不妨来这里,也可以吃出一片春光旖旎。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港岛下午茶专为这套下午茶配制的无酒精鸡尾酒,配方中加入了玫瑰糖浆和玫瑰花瓣,花香细密自口腔到鼻腔,配合经典港式点心,已经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y/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