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药 > 正文 > 正文

天幸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妇科名医方系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17:07:58

哈荔田(-),男,回族,河北保定人,其父哈振冈长于妇科。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20世纪30~40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为中医妇科专家,天津中医学院教授。

1.治疗产后中暑

柴胡、酒炒黄芩各6克,清半夏9克,竹茹4.5克,党参、当归、炒白芍各9克,枳壳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

方发汗散邪,调和阴阳。

适用于治疗产后中暑。

2.治疗产后乳少

炙黄芪、党参、当归、天花粉各12克,麦冬、炒白术各9克,生麦芽15克,王不留行、钟乳石各12克,漏芦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

上方用猪蹄1对,煎汤代水,煎药5剂。在服药后3小时以湿热毛巾敷两乳,并轻轻按揉,以助乳腺之通畅,对疗效起很大作用。用上方治疗1例,服药5剂即乳汁倍增,胃纳亦馨,大便趋常,头晕神疲亦有好转。

补益气血,舒郁通乳。

适用于治疗虚证兼有郁滞的产后乳汁不足。

3.止带方

黄柏、焦苍术各10克,椿根皮、土茯苓、生薏苡仁、蒲公英各15克,柴胡8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每天1剂。

湿热甚加龙胆草、熟大黄;少腹痛加延胡索、乌药;腰酸痛甚者加续断、牛膝;脾虚甚者加怀山药、茯苓;肾虚者加菟丝子、续断;病程长者加海螵蛸、金樱子、芡实;阴痒者用“杀虫止痒外洗方”(土槿皮30克,蛇床子20克,狼毒、雄黄各10克)。

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生殖器肿瘤等以白带为主证的疾病。

4.乳泣验方

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焦白术、茯苓、丹皮、生栀子各9克,旱莲草15克。

水煎服。

疏肝扶脾,凉血清热。

乳头溢液症。

溢液色鲜红或紫者加龙胆草6克,仙鹤草30克;溢液色淡黄者加生薏苡仁15克,泽泻9克;乳腺囊性增生加菟丝子、淫羊藿、锁阳各12克;大导管乳头状瘤加白花蛇舌草30克,急性子9克,黄药子12克(有肝病者禁用)。

5.乳腺病验方

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焦白术、茯苓、丹皮、生栀子各9克,旱莲草15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疏肝扶脾,凉血清热。

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症、大导管乳头状瘤所致的乳头溢液症。

溢液色鲜红或紫者,加龙胆草6克,仙鹤草30克;溢液色淡黄者,加生薏苡仁15克,泽泻9克;乳腺囊性增生病加菟丝子、淫羊藿、锁阳各12克;大导管乳头状瘤加白花蛇舌草30克,急性子9克,黄药子(有肝病者禁用)12克。

6.四逆散加味

柴胡10克,枳实、赤芍各15克,甘草10克,丹参30克,穿山甲、路路通各15克。

日1剂,水煎服,2次分服。

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

肝郁气滞加香附、土鳖虫各10克;肝郁血郁酌加当归15~30克,土鳖虫10克或水蛭10克。肝郁痰湿证加昆布、白芥子各10克;瘀湿互结加用生黄芪20克,利水活血,消除局部充血水肿。附件增厚,压痛明显者:加用龙葵10克,蒲公英20克,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附件炎性包块:加用荔枝核10克行气散结,加昆布10克软坚散结;输卵管积水者:加用大戟3克,能行胞脉水湿,对瘀湿互结所致的输卵管积水效果颇佳。输卵管结核:加用夏枯草10克,以清热散结,加用蜈蚣3条,通络散结。兼气血不足:见月经过少,色淡,全身乏力,色淡者,加用党参20克、当归15克以补气养血;兼肾虚,如腰骶酸痛,畏寒肢冷者,加仙茅、淫羊藿、紫河车各10克以温肾益精。在内服药的同时加用外治法能使局部病灶变软、松动、粘连组织松解、水肿消失、加速病情好转。附中药灌肠方:赤芍30克,丹参、三棱、莪术各15克,细辛3克,皂角刺、桂枝各15克,当归20克,生甘草10克,透骨草20克。煎水取汁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中药外敷方:红花、乳香、没药各10克,苏木2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三棱、莪术、败酱草、枳实、赤芍各15克,黄柏10克,桂枝30克,柴胡10克,透骨草20克。研末调水外敷少腹。

7.月经不调方

淫羊藿、仙茅、紫河车、山茱萸各10克,女贞子20克,当归、白芍、香附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补肾,养血调经。

肝肾亏虚所引起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

兼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兼气滞加柴胡、青皮;兼痰湿加半夏、益母草等。

8.痛疾灵

党参15克,赤芍、川芎、枳实各12克,三七粉3克(分冲),龙葵15克。

日1剂,水煎服。

益气活血化瘀。

子宫内膜异位

月经期去龙葵加琥珀1克(分冲);经加黄精10克,平时加莪术、三棱各10克。

9.痛经方

当归、川芎、生蒲黄、生五灵脂、枳壳、制香附、益母草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气滞血瘀所引起的痛经。

子宫后倾加生艾叶5克,宫颈狭小加桂枝15克;子宫内膜异位加血竭3克、三七粉3克;膜样痛经加丹参20克,土鳖虫10克;挟寒加肉桂心5克;体弱加党参15克。

10.鹿角霜饮

鹿角霜、白术各20克,生黄芪25克,当归20克,川芎、香附、半夏各10克,枳壳20克,昆布、益母草各15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月经期停服。本方适用于因闭经引起的形体肥胖患者,其身体瘦弱者不可用之。

温阳利水通经。

闭经属肾虚痰湿者。症见经闭时间较久,形体肥胖,或有水肿,胸胁憋闷,恶心痰多,神疲倦怠,怕冷,性欲淡漠,脉象沉弱,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

于月经前10~15天加桂枝、桃仁各10克;若服药后感觉头晕可将鹿角霜改为10克。

11.补肾养血汤

淫羊藿、仙茅、紫河车各10克,女贞子25克,枸杞子20克,菟丝子30克,当归20克,白芍10克,党参20克,香附10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日1剂,分2次服。

填精补肾。

闭经属肝肾亏损者。症见月经闭止,无白带,腰膝酸软,脉象细弱。

使用该方要注意两点:一为月经期停止服药;二为月经第10~15天加丹参30克、茺蔚子20克,月经第16~23天加鹿角霜10克,紫石英15克,第24~28天加生艾叶、月季花各5克。

12.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产后身痛勿

13.理中汤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

痛经,疼痛为腹痛拘急、喜温喜按,经量少、色淡,或伴见脾肾阳虚之腰膝冷痛、呕恶便溏等症,舌淡或胖大,苔滑,脉沉迟。

14.小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清热透邪、和解肝胆、凉血化瘀、镇静安神法

热入血室,阴道见有少量出血,见胁腹胀痛不欲按,口苦泛恶不思食,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15.四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炒)各克。

研细末服,一次一勺,一日三次

健脾利湿顺气

胎水肿满

如气虚见症明显者,酌加参、枣等助之;肾虚症状明显者,加菟丝子、杜仲等益之。此外,肺气不利者宣之,气机郁滞者疏之等,皆宜随病机加减变化。临床常用药,健脾益气:党参、生黄芪、炒白术、白扁豆、莲子等。渗湿利尿:茯苓、猪苓、泽泻、赤小豆、汉防己等。顺气:天仙藤、香附、广木香、乌药、陈皮、厚朴、紫苏梗等。宣降肺气:桔梗、杏仁、紫苏、柴胡、枳壳等。补肾安胎:菟丝子、炒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山茱萸等。养血安胎:当归、白芍、龙眼肉、女贞子等。总之,随证胜偏,灵活选用,俟肿势消退,即予补脾益肾以善其后。

16.天王补心丹

丹参25克,当归50克,石菖蒲、党参、茯苓各25克,五味子、麦冬、天冬各50克,地黄克,玄参、远志(制)各25克,酸枣仁(炒)、柏子仁各50克,桔梗、甘草各25克,朱砂10克。

产后不寐,虚者多在脾肾肝,实在胃胆积食痰,产后失眠致病因素不一,治法亦迥然不同。病有虚有实,虚者多为气血不足,神失其养,治在肝、脾、肾,以使精血充沛,阴能敛阳,神能守舍。实者多属食滞胃脘,或痰涎侵心,治当和胃清胆,消食理痰,以使宁心安神。虚实夹杂者应据虚实之多少、主次之不同,分别采用标本先后的不同步骤。临床辨证用药如因产后失血过多、心失所养、神宅不安而致者,症见夜难入寐,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或见恶露稀薄色淡等,可用归脾汤加减以补气血。若血虚及肾,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心火独亢者,可见虚烦不眠或稍寐即醒,面赤心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兼恶露量多色红,间夹血块等症,可选天王补心丹合二至丸以滋肾养心。若脾胃虚弱,饮食失宜,宿食停滞者,当见有少食嗳腐、胸膈满闷不舒,便秘或腹泻等症,可予和胃消导,选用保和汤、越鞠丸等随症加减。若宿食化痰生热,痰热上扰心神,心胆俱怯,症见夜寐不实、胸膈痞闷、心烦懊、触事易惊、口苦泛恶等,可予清热化痰,和胃安神法,方用温胆汤加减。如恶露不畅或不下,余血扰心,导致虚烦不眠或热扰胸膈、辗转不寐者,均宜随证施治,调和阴阳。

17.地骨皮饮

生地4.5克,沙参、丹皮各3克,地骨皮6克,党参(去芦)、白芍(酒炒)各9克,甘草6克。

经行吐衄

18.琥珀散

琥珀、蒲黄各60克,生地黄45克,瞿麦、栀子各30克,大蓟45克,小蓟40克,甘草10克,酸浆草自然汁5碗。

经前或经期腹痛剧烈,小腹拒按,或胀痛连及腰胁,经后或血块排出后痛减,经色暗夹块,伴有情绪激动或抑郁不舒,舌质正常或暗紫,脉弦细涩

19.矾石丸

矾石(烧令汁枯)、诃黎勒(煨,去核)各60克,黄连(去须)90克,木香30克。

上药等分为末,以消毒棉球蘸饱药粉,用线系住,纳于阴道宫颈糜烂面。晚上用药,次晨取出。如能用喷撒器喷撒患处尤佳。

解毒消炎、燥湿止痒。

宫颈糜烂。

20.桂枝桃仁汤

桂枝、赤芍各克,熟地克,桃仁、甘草各50克。

闭经

21.阴痒熏洗方

蛇床子9黄柏6淡吴茱萸3

上药布包,温水寖泡15分钟后,煎数沸,倾入盆中,乘热熏洗坐浴,早晚各一次,每次5—15分钟,洗后干阴部,经期停用

散寒燥湿消炎止痒

寒湿或湿热下注,见带下阴痒,或阴部肿痛,或尿道感染,尿痛尿频等症

22.生发乌发丸

诸实子30生地60熟地60制黄精80全当归45何首乌60菟丝子24南百合30五味子30黑芝麻30黑桑椹30柏子仁30紫丹参我30生侧柏24芡实米24益智仁15茅苍术15盐黄柏15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每服1丸,白开水送服,早中晚各一次服。

23.乳腺炎方

蒲公英15紫花地丁15野菊花9生大黄9

乳房红肿热痛尚未破溃时,可煎汤乘热溻渍患处

清热解毒

急性乳腺炎

24.清热化湿汤

盐黄柏6g,金银花12g,瞿麦穗9g,海金沙9g,车前子12g,滑石块12g,白萹蓄9g,川萆薢9g,冬葵子9g,粉甘草6g,白檀香3g,淮木通4.5g,干虎杖12g。水煎外洗方:蒲公英12g,吴茱萸3g,黄柏10g,蛇床子9g。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早晚分服。

清热化湿。

阴痒

25.痛经汤

桂枝10克、吴茱萸3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细辛6克、赤芍15克、刘寄奴15克、乌药10克、白芷10克。

寒凝之痛经。

26.三二一熏洗方

蛇床子9g,黄柏6g,吴茱萸3g。

上药布包,温水浸泡15分钟后,煎数沸,倾入盆中,趁热熏洗、坐浴,日2次。

散寒燥湿,消炎止痒。

寒湿或湿热下注,见有带下阴痒,或阴部肿痛,或尿道感染,尿痛尿频等症。

带下量多,清稀,淋沥不止,可选加石榴皮、桑螵蛸、诃子、小茴香等;带下色黄,黏稠气秽,可选加苍术、蒲公英、草河车、葎草等;瘙痒剧烈可选用枯矾、苦参、小茴香等;阴部肿痛可选加香白芷、苏木、刺猬皮、蒲公英、连翘、小茴香等;糜烂溃疡局部有脓性分泌物,可选加白鲜皮、虎杖、金银花、蒲公英、桑螵蛸等。

27.哈荔田验方乳腺炎方

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9克,生大黄9克。

乳房红肿.热痛尚未破溃时,可煎汤乘热溻渍患处。

清热解毒。

急性乳腺炎。

28.哈荔田验方乳腺炎方

黄柏10克,白芷6克,荆芥6克。

上药共为细末,醋水各半,调成糊状,敷患处。

解毒消炎,散结止痛。

急性乳腺炎初期有硬结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y/762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