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许多患者常因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或因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而转用中医汤药治疗,那么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是怎样的呢?
1.患者常表现有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沉弦。这种属于中医肝郁气滞证,治疗上应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甘草)。
2.患者常表现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这种属于中医肝胃郁热证,方药可选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丹皮、栀子、青皮、陈皮、泽泻、浙贝母、白芍、黄连、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甘草)。
3.患者常表现有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口苦口黏,头身重着,纳呆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这种属于中医脾胃湿热证,方药可选用连朴饮加减(黄连、厚朴、法半夏、石菖蒲、茯苓、陈皮、芦根、蒲公英、生薏苡仁、甘草)。
4.患者常表现有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舌质紫暗,脉涩。这种属于中医胃络瘀阻证,方药可选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三七粉、延胡索、郁金、枳壳、甘草)。
5.患者常表现有胃痛隐隐,口燥咽干,饥不欲食,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这种属于中医胃阴亏虚证,方药可选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白芍、香橼皮、佛手、鸡内金、甘草)。
6.患者常表现有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这种属于中医脾胃虚寒证,方药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生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茯苓、陈皮、法半夏、广木香、砂仁、炙甘草)。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按照分类去生病的,有的患者常兼有多个不同类别的症状,这就需要专业的医生帮您分析和加减药方调治了,特别是舌象脉象对医生的判别用药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博士,孔门传人,主治消化、皮肤等疾病。
李志更码字不易,谢谢赞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tj/1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