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病,经过四诊八纲、辨证求因、立法制方,然后择药处方。病人服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靠药物来决定。中药炮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医生如何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中药炮制品也很重要。所谓中药炮制品,一般而言是指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任何中药都必须经过炮制,如净制、修制,以及为了减毒和增效的目的而进行的一切加工处理。配方时,必须付给病人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此外,还有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从而扩大药用范围,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炮制工艺或加入不同的辅料炮制的不同规格的饮片。在本文中提出的“中药炮制品”这个概念,就是专指这一类饮片,如,生熟异治;炒黄、炒焦、炒炭,因火候不同而功效有别;所用炮制辅料不同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也不同。
1.生熟异治
何首乌生用时能解毒散结、滑肠致泻,经用黑豆汁拌蒸后,滋阴补肾、养肝益血、乌须发作用增强。
野生何首乌
黑豆汁制何首乌
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烈,走而不守,直达下焦,但易伤胃气;熟大黄则能活血祛瘀,而泻下作用更弱,并减轻了腹痛的副作用。
大黄(生)
大黄(熟)
蒲黄生用性滑偏于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涩偏于止血。
蒲黄(左)、炒炭后的蒲黄(右)
苡仁生用清热利水除湿,主治肺痈、肠痈、小便不利;炒后产生香气有健脾止泻作用。
苡仁(生)
苡仁(炒)
白果生品有小毒,能降痰杀虫,但易中毒,炒后降低了毒性,能温肺定喘、宿尿止带。
白果(生)
白果(炒)
木香生用温中行气,煨木香能增强实肠止泻功能。
木香(生)
木香(煨)
生葛根解肌退热,煨葛根减轻了发汗作用,增强了止泻作用。
葛根(生)
葛根(煨)
荷叶为止血良药,生用上行,治吐血、衄血,炒炭下行,治崩中下血。
荷叶
荷叶(炭炒)
生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煅石膏敛疮生肌。
石膏(生)
石膏(煅)
生扁豆清暑化湿,“香薷饮”用之;炒扁豆偏于健脾止泻,“蔘苓白术散”用之。
扁豆(生)
扁豆(炒)
2.火候不同
栀子生用善于泻火清热、凉血解毒;炒焦则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胃气;炒炭则能凉血止血。
栀子(生)
栀子(焦)
山楂中的有机酸成分善于消食、活血化瘀;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了对胃的刺激性;焦山楂酸味更弱,并产生了苦味,增强了消胀止泻痢的功能;山楂炭则治血积。
山楂(炒)
山楂(焦)
山楂(炭)
3.辅料不同
山药生品能补肾生津、益肺阴,主治肺虚咳嗽、消渴、尿频、遗精、带下;麸山药益脾和胃;土炒山药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
注:“土炒制”即将净药材、生片与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加热共炒的一种炮制方法。
山药
山药(麸炒)
山药(土炒)
生白术健脾燥湿;麸白术增强了健脾作用,因减少了挥发油含量而缓和了燥性;土炒白术因黏附的灶心土中含有多种无机元素而增强了补脾止泻的功效。
白术(生)
白术(麸)
白术(土炒)
黄连生用长于泻火燥湿、解热毒;酒黄连上行清头目之火;萸黄连抑制了苦寒之性,能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姜黄连缓和了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
黄连植株
黄连
萸黄连
姜黄连
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及润肠通便;酒当归增强了活血祛瘀作用,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土炒当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当归炭用于崩漏下血。
当归(酒)
当归(生)
注:土炒当归——将土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倒入当归片,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粉时(俗称挂土),取出。筛去土粉,摊凉。当归片每kg用土粉30kg。炮制目的: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用于血虚而便溏,腹中时痛,及中焦虚寒,腹痛等。
柴胡中的挥发油是其具退热作用的成分,故生柴胡升散作用较强,用于解表清热;醋炙柴胡挥发油含量减少,因而升散之性缓和,又因醋炙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故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鳖血制柴胡能抑制升浮之性,用于骨劳热及疟疾。
柴胡(生)
柴胡(醋制)
注:鳖血柴胡——将柴胡放在鳖血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混合,用热火慢慢焖,直到汁水全部被吸收,再将柴胡拿出来放凉使用。
生知母苦寒滑利,泻火之力较强,能清肺、凉胃、泻肾火及润肠通便;盐知母专于入肾滋阴降火,用于肾虚火旺证,如白虎汤中用生知母而知柏地黄汤则用盐知母。
生知母
盐知母
砂仁生用行气调中力强,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等;盐砂仁能加强降气安胎、温肾作用,主治腹痛泄泻、小便频数、胎动不安等。
砂仁(生)
砂仁(盐)
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或热痰郁结不眠等;姜炙后适用于胃热呕哕、呃逆、惊悸等。
竹茹(生)
竹茹(姜)
黄芪生用偏于益胃、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蜜炙黄芪增强了补中益气,兼有润燥作用。
黄芪(生)
黄芪(蜜)
百部味苦有小毒,生用驱虫灭虱;蜜百部缓和了苦寒之性增强了润肺止咳功效。
百部(生)
百部(蜜)
淫羊藿生用祛风湿;羊脂油炙温肾助阳。
淫羊藿
淫羊藿(中药)
吴茱萸生品有小毒外用治口疮、湿疹、牙痛;甘草煮制能缓和燥性、降低毒性;酒吴萸治心腹作痛;醋吴萸疏肝镇痛;盐吴萸治疝痛;姜吴萸祛寒镇痛;黄连制吴萸止呕。
吴茱萸
吴茱萸(中药材)
生半夏有毒外治痈肿;清半夏用白矾制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法半夏偏于治寒痰。
生半夏
清半夏
姜半夏
法半夏
附:中药炮制经验诀歌
1.切药
饮片切得好,分档别大小,粗细要分条,方法有技巧。
药材须纯净,少泡而多润,药透水要净,关键看水性。
质地软或硬,类别细区分,掌握吃水量,全在经验中。
饮片有厚薄,功夫在切技,根茎厚薄片,还有块和咀。
全草切成段,皮类要切丝。
黄芩切薄片,开水煮或焯,止血宜用炭,酒炒清上焦。
白芍和赤芍,根须皮去掉,水头掌握牢,片薄药效高。
黄芪质疏松,水润切厚片,生芪走肌表,蜜炙补益煎。
当归切饮片,身尾全细分,补破和有别,酒炙活血用。
白术质地硬,浸软再加工,炒焦健脾胃,燥湿宜生用。
2.炒药
中药炒得好,火候很重要,文火和武火,适度掌握牢。
饮片要纯净,药性质地明,大小分档次,火候要分清,
不及固无功,太过则损性,成灰不能用。
逢子必要炒,投药都得捣,为的是药效,煎出成分高。
王不留行炒,先用水洗好,炒至爆白花,入药奏奇效。
大枣先去核,斑蝥其中藏,然后上锅炒,解毒方法良。
地榆炒成炭,武火是关键,火星要灭尽,炒技功夫见。
蒲黄质轻松,炒炭要下功,定要灭火星,止血效果灵。
阿胶炒有术,蛤粉先炒熟,烫至其形鼓,筛粉留胶珠。
杜仲要炒炭,明火把丝断,火星全灭掉,质量方过关。
鲜姜能发汗,干姜须切片,炮姜切成段,止血要炒炭。
麸皮炒白术,首先炒麦麸,炒到白烟冒,白术锅里倒,
表面色变深,筛麸凉白术。
3.炙药
黄柏丝先炒,酒炙走头窍,盐炙趋下焦,利湿固肾腰。
元胡醋炙好。止痛疗效高,先拌醋吸尽,随后上锅炒。
乳香和没药,炒至黑烟冒,表面显油亮,醋炙瘀肿消。
穿山甲要炮,甲片分大小,油砂炒鼓起,醋淬再晒好。
龟版鳖甲泡,烂肉要去掉砸块油砂炒,醋淬很重要。
炼蜜炙甘草,药先上锅炒,然后喷洒蜜,顺序莫颠倒。
蜜炙麻黄草,平喘润肺妙,拌蜜要吸尽,然后上锅炒。
蜜炙款冬花,拌蜜要润透,适度须把握,炒至不粘手。
姜片熬成汁,肉桂切成丝,姜汁炙肉桂,温肾又暖脾。
淫羊藿要炙,羊脂炼成汁,壮阳功效奇。
4.蒸药
乌头毒性大,炮制用胆巴,去毒制附片,回阳疗效佳。
川乌和草乌,两药都有毒,生品不能用,制品长时煮。
九蒸生大黄,蒸晒功夫忙,最善清血热,泻火又润肠。
珍珠去污垢,豆腐同锅煮,研磨成细粉,丸散或外敷。
5.燀药
杏仁有小毒,须用开水煮焯,搓后皮易去,解毒又增效。
6.煅药
煅矾不能搅,火候掌握好,酥脆蜂窝状,美观质量高。
人发扣锅煅,中间不能看,一次要煅透,火力要足够,
白米或纸验,火候自可见。
7.制霜
巴豆有大毒,去油榨成霜,峻药宜轻投,逐水消肿胀。
8.复制
明矾制半夏,反复用水发,毒去舌微麻,止咳化痰佳。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