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功能当好攻坚队长老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带五桥”打通街区更新主干道
“一带五桥”即沿南三环将木樨园桥、赵公口桥、刘家窑桥、东铁营桥、方庄桥有机衔接,构建街区更新生态系统。拓展辖区功能,建设区域特色。辖区木樨园桥,疏解腾退、转型升级,按照“拓空间,改旧貌、兴产业、提功能”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辖区特色产业体系。依托企业特色,打造健康生活。赵公口桥打造同仁堂中医药主题文化休闲步道,与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博物馆、医院康养中心相呼应,形成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底蕴,绽放非遗风采。刘家窑桥,非遗创新发展,松雷文创“非遗创新转化基地”,打造美好生活体验中心,发展辖区“文化+创意”的消费新时尚。盘活老旧街区,促升级提品质。东铁营桥,老旧厂房空间再利用,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利用产业升级转型、业态转型,打造希尔顿欢朋庭院式星级酒店,提品质、聚人气。提升我自品质,注入青春活力。方庄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推出青年品质公寓项目“泊寓|院儿”,打造集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年轻活力社区。
聚焦“两点”加速推进棚(危)改进程
以东铁营棚户区改造和蒲黄榆一、四里危楼改造项目为重点点位,同步有序、滚动实施,加快工作进程。东铁营棚户区改造,以签约促提率,有序推动签约、选房、搬迁腾退等棚改工作;以拆违促拆迁,对棚改地块内已认定的违法建设予以拆除。蒲黄榆一、四里危改,有序开展蒲黄榆一、四里危改项目交房、选房、房款结算等异地安置工作,同时推进回迁安置房设计方案。
多片区”统筹联合发力见实效
辖区未纳入棚改项目的平房区,实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分步走”策略,统筹资金先期进行了部分平房区上下水管线改造、公共步道路面铺设、园林绿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抓转型当好施工队长打造东铁匠营品质招牌
搭建共商平台汇聚“品牌资源”
成立“合作发展专班”,强化街道服务经济职能。探索楼宇发展新路径,打造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助力中小企业申请专项创新基金,引入优质企业,不断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畅通资源互通渠道,在安富大厦党群服务站创新建立“助企直通车”项目,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法律援助、职工帮扶等“一条龙”系列服务百余次。区市场监管局非公党建示范点、区税务局(微蓝+)税费流动工作室落户大厦,与区投资促进局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畅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优化人员结构组建“品牌队伍”
强化“纵横联动机制”,强化“一带五桥,两点多片区”协调互动,由街道年轻处级领导主抓各桥周边区域更新生态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区域化业态升级,细化管理责任制,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缩小社区规模,完成规模户数超过户的大型社区拆分4个,新建社区4个,新招录社区干部70人,配齐配强社区“两委一站”干部队伍,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坚持“七创”联动提升“品牌效能”
保持拆违高压态势,跑出治违“加速度”。于8月中旬完成全年拆违任务平方米,同时力争上游、更进一步,追加拆违任务至平方米并已拆除违建平方米,拆除率达到.7%。发挥群防群治,筑牢基层安全防线。形成社会齐抓共治局面,发动力量4万余人次参与辖区社会面防控,完成全国“两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期间的安保任务。精细化环境整治,切实改善环境面貌。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同时打造数条精品大街,建设一批整洁亮丽、畅通有序、特色鲜明的街巷,同时强化环境日常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提升居住品质。统筹利用治理类街乡镇资金,立项平房区上下水改造、楼体外保温维修安装、路灯安装等民生工程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诉求源头减量,今年10月正式申请退出治理类街乡镇。
强治理当好作战队长匠心为民提升服务水平
一以贯之党建引领同频共振
深化“有事找支部工作法”,将支部建在格上治理伸进末梢,搭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重视群众诉求导向,努力提升三率。积极打造物业党建联盟,形成红色服务矩阵,在物业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党支部开展活动,凝聚共识,形成服务辖区的良好氛围。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辖区治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引领各成员单位在疫情防控、接诉即办等工作中,落实单位责任。组织机关下沉干部、在职党员、“两新”志愿者积极在参与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点位秩序维护等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网统筹平疫转换精细治理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创建两批次六个“无疫社区”,为社区防控树立标杆。果断迅速处置病例及所在小区封管控工作,固化“党建引领、组织有力;图册在手,指挥有力;服务居民,保障有力;时时复盘,战斗有力”的防控经验,切实做到“以快制快,果断,一步到位,不留遗憾”。做好“网格+”,试点建立“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社区综合服务站”,由社区书记担任执法站站长,执法队骨干力量担任副站长,市场所、消防站、派出所联动协作,形成“党建+综治+服务”的工作模式,动态掌握基础信息。精细打造“一图通”,用实用活“一图五册一书两群”,平时提升服务居民精准度,疫情防控时增加风险区域标注、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全要素等管控图层,升级变身“作战图”。
一抓到底疏通堵点强化服务
激发共治合力,充分发挥社区议事厅、业委会、物管会等平台作用,畅通居民参与接诉即办和社区治理的渠道。发挥物管会作用,由京丰物业公司兜底接管,协同解决蒲黄榆路“失管”小区治理难题,小区环境和治安水平明显提升,物业费收缴率达到%,形成良性循环。强化主动治理,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治理专班,结合“每月一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横三条15号院、橫一条小区等高频诉求点位,探索实施分步治理策略,系统性破解产权复杂、设施老化、公共区域环境脏乱等共性难题,小区诉求量显著下降。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肩负起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切实解放思想、实现倍增追赶、实现共同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勇于争先创优、深入一线工作”的六点工作要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东铁匠营街道追赶超越新篇章。
来源《丰台时报》
东铁匠营街道供稿
编辑赵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