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药用 > 正文 > 正文

你真的会煎中药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7 9:06:13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bdfyy/bdfal/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副汤药,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一包包中草药拿回家以后,应该怎样正确煎煮和服用呢?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患者。今天,就说一说中药的煎法。一、该用什么器皿来煎药?熬药首选砂锅,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传热比较均匀柔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其次陶罐、搪瓷、不锈钢等,在没有砂锅的情况下也可选用。中药绝对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会被人体吸收,影响身体健康。铁锅更不在考虑范围内,主要是因为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煎煮药时会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会影响汤剂的质量,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二、煎煮前是否需要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因为饮片几乎都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熬出有效成分。一般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40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质地坚硬,浸泡时间稍微长一些,为1-2小时。三、煎药怎样掌握火候?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小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大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火候过大,水份蒸发太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相反,火候过小,煎煮的药疗效就差。那么怎样才能较成功的掌握火候呢?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直到药煎好为止。四、煎药应多长时间为最佳?这要根据不同的药物来定。1、一般药物第一次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第二次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的,如清热解表、芳香化湿、舒畅气机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30-40分钟,煎煮的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五、煎煮几次比较合适?中药的煎煮非常讲究,煎一遍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煎两次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所以煎煮2次比较合适。六、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煮?

1、后下:一般在中药煎好前5-10分钟倒入。

2、包煎:

(1)花粉类、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等均应包煎。

(2)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葶苈子、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煮焦黏锅,也需包煎。

(3)含绒毛药物,包煎可以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辛夷等。

3、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先打磨成细粉后,加入煎好的药液或适量开水融化,完全融化之后服用的过程就叫“烊化”。

4、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5、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等,适宜研成细粉后用汤剂冲服。

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果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药,当天服完。

七、煎煮后如何服用?1、根据病情的需要,服药的温度相当重要。(1)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2)冷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适合冷服,适用于热证。(3)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来说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风寒感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喝热水,利于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2、服药的剂量。具体根据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3、服药的时间。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一般来讲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胃、肝、肾等病症,则要饭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yy/8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