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中医中药常见中草药茜草蒲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7 2:09:24

一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凉血化瘀止血的茜草

化瘀收敛止血的蒲黄

01

茜草1.概述又名血茜草、血见愁、蒨草、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和根茎。2.相关名血茜草、血见愁、蒨草、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3.产地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4.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者质优,除去泥沙,干燥。5.性状鉴别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饮片茜草:为不规则的厚片或段。根呈圆柱形,外表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切面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茜草炭:形同茜草段或片,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气微,味苦、涩。6.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7.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8.主治病症(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2)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9.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宜生用或酒妙用。10.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降泄,故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02

蒲黄

1来源

又名香蒲、水蜡丸、蒲草,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2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

4.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生用或炒用。

5.性状鉴别

术品为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入水不沉。无臭,味淡。以色鲜黄,润滑感强,纯净者为佳。

6.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7.功效

化瘀收敛止血,活血通经止痛。

8.主治病症

(1)出血证(2)瘀血痛证(3)血淋尿血9.相关配伍

(1)产后血瘀: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梅师方》)

(2)儿枕血瘕:蒲黄三钱。米饮服。(《产宝》)

(3)产后烦闷:蒲黄方寸匕,东流水服,极良。(《产宝》)

(4)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5)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凉水下,日一。(《肘后方》)

(6)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三、四度瘥。(《千金方》)

(7)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方》)

10.用法用量

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11.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2)《本经》: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12.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医院健康常相伴

医院院训:仁和精诚传承创新

办院宗旨:弘扬中医特色,打造专科品牌

发展战略:人才科技强院,科学创新发展

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7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