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肝郁化火证治疗思路归纳
级修园班黄晨
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皆异常的月经病。崩者,非时暴下,出血量大;漏者,病势较缓,出血量少,淋漓不尽。
崩漏病因大致可概括为虚、热、瘀,病机为冲任损伤无法制约经血,经血非时而下。临床常见女子因性情抑郁,或五志过极,而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扰血海。“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李玉奇老师认为肝郁化火所致的崩漏多发生于青春期,青春期少女肾气不足,天葵不充,冲任不固,肝火易动。
肝郁化火证,临床症见:阴道骤然下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紫暗;小腹及胸胁胀痛;性急易怒;时常太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等。根据“木郁达之”“热者寒之”,宜用疏肝解郁、凉血止血法。孔伯华老先生擅长使用龙骨、牡蛎等咸寒固涩之品入冲任以摄血;用少量升麻、柴胡升提清气,以气涩血;因热灼血易生瘀,故孔师喜用藕节、蜂房、芡实、莲肉等具有凉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凉血止血而不留瘀。王云铭老先生则喜用丹栀逍遥丸配合地榆炭、蒲黄、乌梅等清肝止血药。
临床上少见单一肝郁证型,多见阴虚血燥与肝郁共同出现,其原因:肝郁日久化火易耗伤阴液;阴虚血燥,必然肝血不足;肝体阴而用阳,阴亏阳亢,则会出现肝火亢盛。所以在治疗时要注重阴血的维护或补充。
崩漏治疗通常分为塞流、澄源、复旧,这三个环节在临床治疗上互相联系,如塞源与澄源并用、澄源与复旧并用。王老认为止血应贯穿崩漏的整个治疗环节,避免功亏一篑。在孔老的医案中,我们可见在肝郁化火证患者治疗后期,孔老使用十香返魂丹配合止血药、健脾药,以香开其郁,涩药敛其血,健脾药益气血生化之源。
临床所见肝郁化火的崩漏常因体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或不同的兼症,因此在临床中我们应审慎辨证,更好地把握病机。
文字:黄晨
文编:林静柠
编辑:林斯宇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审核:黄瑜馨郑林彤郑翰然方育涵刘怡馨
指导老师:杨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