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蒲黄 > 蒲黄煎法 > 正文 > 正文

桃子好吃,它的其他秘密你都知道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6 21:48:40

编辑

玲子

审核

小也

桃树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我国除黑龙江省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桃树全身都是宝,所结的果实---桃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药两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桃脯、桃酱、桃汁、桃干和桃罐头;桃树很多部位,如花、仁、叶、枝、根、胶等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桃子是人们最为喜欢的鲜果之一,小时候常听我姥姥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当时我还小,不解这句谚语的含义。长大以后,明白了这句谚语的内涵。的确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说“桃养人”,是因为桃是食药两用的佳果,味甘酸,性平,入肝、大肠经,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同时,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而且它的含铁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尤其适合缺铁性贫血的人食用。

而杏的味道比桃更酸,其性偏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引起旧病复发。由于鲜杏酸性较强,会引起或加重胃病,还容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老人食杏过多,还能引起虚火上炎,出现流鼻血、生眼疾、烂口舌现象,并可能引起生疮长疖、拉肚子等问题。因此,说“杏伤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认为,李子性温,过食容易生痰生湿,引起一系列“湿热”症状,脾胃虚弱者尤其要少吃。多吃李子可引起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在这三种水果当中,李子的味道最酸,对人的不良影响最大,为了加深大众对李子有害之处的认识,民间创作谚语时,才会夸大其词地形容为“李子树下埋死人”。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里有关于食用蟠桃能够长寿的精彩描写,天庭桃园土地给新上任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介绍园里桃树情况时这样描绘:“蟠桃分前、中、后三园,前园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得道成仙,体健身轻;中园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园桃树九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与天地同寿。”孙悟空也正是吃了这些神秘的蟠桃之后,才得以成为不老不死的灵猴。

桃子在远古时代就被视作延年益寿的重要果品,并且被加以渲染神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歌咏题材。

早自先秦时期,中国就流行仙桃神话。据传,在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上就有人间罕得的仙桃。《汉武帝内传》记载,出于回报武帝的慕仙诚心,西王母例外赠桃五颗,并介绍说:“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食此可得极寿”。同时又有海上仙桃的记载:《十洲记》云:“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盘数千里,曰蟠桃。”《拾遗记》云:“扶桑东五万里,有磅磄山,上有桃树百围,其花青黑,万岁一实。”后来人们将东、西两种神奇的桃树神话杂糅在一起,塑造了天庭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形象。而骚人墨客自汉魏以来,不断吟诗作赋对桃加以歌咏。唐代诗人白居易著有《大林寺桃花》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朝诗人崔护著有《题都城南庄》,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代诗人袁枚的《题桃树》写道:“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咏桃及桃花的诗词举不胜举。

由此又衍生出“蟠桃祝寿”、“寿星捧桃”等多个故事,也有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创作,演绎出《王母蟠桃会》、《八仙庆寿》、《偷桃记》等多种以仙桃祝长寿的戏剧。

自古以来,桃始终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桃”的美称。即使到了今天,如果给老人祝寿,一定要献上一些又大又鲜的桃子,或者用白面做上几个仙桃模样的馒头,以表示给老人增寿的心愿。

又到了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桃子不仅颜色诱人,而且自带诱人的桃香,因其肉质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葡萄糖、纤维素、矿物质及果酸,其含铁量亦居水果之冠,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居“五果”之首。《素问藏气法时论》载的“五果为助”,指的就是桃、李、杏、枣、栗这“五果”。据考证,桃子的栽培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几乎遍及全国,品种多样。

桃子有多种吃法,可以生吃,汁多味美,也可煮熟了吃,更适合中老年人,还能做成桃子酱、桃水罐头、桃脯等,长久保存。

中医认为,桃子性温,味甘酸,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的功效。《滇南本草》载:桃子“逋(bū)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随息居饮食谱》亦载其:“补心,活血,生津涤热。”《饮食治疗指南》曰:生吃桃子可治夏日口渴、便秘、痛经。《药用果品》也说:生吃桃子,有益于高血压患者;用鲜桃3个,加冰糖30克,隔水炖烂后去核食用,可作为虚劳咳喘的辅助治疗;用碧桃干(未成熟的小干桃)30克,炒至外表开始变焦,立即加水,再放入大枣30克,煎水服用,每晚一次,可治遗精、自汗、盗汗。

现代临床证实,吃桃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纤维化、肺不张、矽肺、肺结核等出现的干咳、咳血、慢性发热、盗汗等症能起到养阴生津、补气润肺的保健及辅助治疗作用。

推荐三款食疗方:

清热脆桃西瓜杯:取约克重的小西瓜,从中间切开,挖出瓜瓤,去子另放,所剩瓜皮即为西瓜杯。将脆桃2个(约克)去毛洗净,切小片(去核),香蕉2只(约克)去皮切片,李子8个(约克)洗净,切片去核。将桃片、香蕉片、李子片、西瓜瓤片(适量)混合,加入白糖搅匀,分装入两个西瓜杯中,置冰箱内冷冻30分钟后即可食之。此西瓜杯具有消暑清热、生津止渴之功,可治暑热伤阴、烦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补气补虚桃皮糖:取鲜桃克,洗净去核,切块与白糖克混合,晒去水分即成。每日食用,适用于体虚、气血不足等。

蜂蜜桃汁饮:蜂蜜20克,鲜桃1个。先将鲜桃去皮,去核后压成汁,再加入蜂蜜和适量温开水即成。每日1-2次,每次毫升。可治疗急性胃炎。

注意:桃子不可多食,《名医别录》曰:“多食令人有热。”《随息居饮食谱》亦载:“多食生热,发痈疮、疟、痢、虫疳诸患。”

桃花: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3月间桃花盛开,柳条起舞,桃红柳绿,相映成趣。唐代大诗人杜甫写得好:“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各色桃花,惹人喜爱。那白的像一片云,那红的像一团火,浅绿的淡雅宜人,粉红的娇羞妩媚,确实是“烂漫芳菲,其色甚媚”。《诗经》赞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仙李白更有佳句:“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桃花不仅供人们观赏,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妇女,因丈夫亡故,日夜思虑,以致精神失常,得了狂症。她手舞足蹈,甚至登上高墙,家人只好把她锁在房中。一天晚上,她破窗而出,攀登上树,正值桃花盛开,她一夜之间,竟将一树桃花尽数吃光。次晨家人发现,连忙把她接下树来,而她的狂病竟霍然而愈。古代医家认为,桃花治愈狂症,是因为桃花具有消积散瘀的功效。

中医认为,桃花性平,味苦,含有山柰酚、香豆精、三叶豆苷、柚皮素等成分,具有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腹水、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等症。《名医别录》载:桃花“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本草汇言》亦载其:“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

古用验方:

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

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

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饨,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

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

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圣济总录》)

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

治面上疮黄水出并眼疮: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治足上瘑疮:桃花、食盐等分。杵匀,醋和敷之。(《肘后方》)

注意:孕妇忌服。

桃仁:人们吃桃,往往随手把桃核丢弃,这实在可惜,因为桃核中的桃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药。早在汉朝时期,就已载入我国第一部药物经典《神农本草经》。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不少名方,常常使用桃仁,如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桃仁也是方中的重要药物。

桃仁性平,味苦甘,入心、肝、大肠经,含有苦杏仁苷、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以及苦杏仁酶等成分,具有破血行瘀、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癓瘕痞块、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扑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症。《名医别录》载:桃仁“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本草纲目》亦载其:“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血凝作用和抗血栓形成;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能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水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收缩子宫、镇痛作用。

注意:孕妇忌服;“血燥虚者慎之。(《医学入门》)”

附古验方:

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桃仁(焙)、红花、当归(洗焙)、杜牛膝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桃仁散)

治产后腹痛,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金匮要略》下瘀血汤)

治产后血闭: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藕一块。水煎服之。(《唐瑶经验方》)

治产后恶露不净,脉弦滞涩者:桃仁三钱,当归三钱,赤芍、桂心各钱半,沙糖三钱(炒炭)。水煎,去渣温服。(《医略六书》桃仁煎)

治血癥,漏下不止:桃仁(去皮、尖,熬)、芍药、桂枝、茯苓、牡丹(去心)各等分。上五味为末,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

治伤寒蓄血,发热如狂,少腹鞕满,小便自利: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治热邪干于血分,溺血蓄血者:桃仁三钱(研如泥),丹皮、当归、赤芍各一钱,阿胶二钱,滑石五钱。水煎服。(《瘟疫论》桃仁汤)

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桃仁三两,去皮、尖,以水一大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食医心镜》)

治老人虚秘: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烙白蜡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黄丹汤下。(《汤液本草》)

治里急后重,大便不快:桃仁(去皮)三两,吴茱萸二两,盐一两。上三味,同炒熟,去盐并茱萸。只以桃仁,空心夜卧不拘时,任意嚼五、七粒至一、二十粒。(《圣济总录》)

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桃核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治风虫牙痛:针刺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卫生家宝方》)

注意:孕妇忌服;“血燥虚者慎之。(《医学入门》)”

桃叶:性平,味苦,入脾、肾二经,含有糖苷、柚皮素、奎宁酸、西红柿烃、鞣质和少量腈苷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头风、头痛,风痹、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等症。《本草纲目》载:桃叶“疗伤寒时气,风痹无汗,治头风,通大小便,止霍乱腹痛。”《本草再新》亦载其:“发汗,除痰,消湿,杀虫。”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树叶可用作泻剂、驱虫剂及治疗百日咳。

临床报道:

治疗阴道滴虫:用鲜桃树叶1两,加水毫升,煮沸20分钟,取煎液作阴道冲洗。必要时加灰藜5钱同煮以止痒。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

治疗疮疖:取鲜桃树叶50斤,加净水斤,浸透后煎煮1小时,过滤,滤渣再加水50斤煎煮过滤;合并2次滤液,熬成膏状。外敷患处,每天1~2次。一般最迟1周愈合。

治疗慢性荨麻疹:取青嫩碧桃叶克,切碎浸于0毫升纯酒精中,密闭静置24~48小时后弃去药渣。用棉球蘸浸出液涂布患部,一般每日3次,连涂3日为一疗程。用药后瘙痒迅速停止或减轻,皮疹在短期内即可消失,且不易复发.

常用验方:

治风热头痛:生桃叶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太阳穴。(《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治眼肿:桃叶捣汁搽之。(《岭南采药录》)

治足上瘑疮:桃叶捣烂,以苦酒和敷。(《肘后方》)

治鼻内生疮:桃叶嫩心,杵烂塞之。(《简便单方》)

治妇女阴疮,如虫咬疼痛者:桃叶生捣,绵裹纳阴中,日三、四易。(《孟诜方》)

治身面癣疮:桃叶捣汁敷之。(《千金方》)

治霍乱腹痛吐痢:桃叶(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广济方》)

治二便不通:桃叶杵汁半升服。(孙思邈)

治痔疮:桃叶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桃枝:为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治心腹痛及匿疮。

《本草纲目》载:桃枝“治疰忤心腹痛,辟疫疠。”

常用方:

治卒心痛: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顿服。(《补缺肘后方》)治天行匿下部生疮:浓煎桃枝如糖,以通下部。若口中生疮,含之。(《伤寒类要》)

桃根:为桃或山桃的根或根皮,性平,味苦,用于治疗黄疸、吐血、衄血、经闭、痈肿、痔疮等症。《本草纲目》载:桃根“疗黄疸,身目如金。”《分类草药性》亦载其:“破血。治一切吐血、衄血。”

常用方:

治黄疸身眼皆如金色:桃根,切细如箸若钗股以下者一握,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适寒温空腹顿服。后三、五日,其黄离离如薄云散,唯眼最后瘥,百日方子复。身黄散后,可时时饮一盏清酒,则眼中易散,不饮则散迟。忌食热面、猪、鱼等肉。(《伤寒类要》)

治妇人数年月水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脉,腿胫或肿:桃树根一斤,牛蒡子根一斤,马鞭草根一斤,牛膝二斤(去苗),蓬蘽(penglei)根一斤。上药都锉,以水三斗,煎取一斗,去滓,更于净锅中,以慢火煎如饧,盛于瓷器中。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半大匙。(《圣惠方》桃根煎)

治五痔作痛:桃根水煎汁浸洗之。(《本草纲目》)

治骨髓炎:白毛桃(未嫁接)根白皮,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局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注意:孕妇忌服。

桃胶:为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性平,味甘苦,含有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成分,用以治疗石淋、血淋、痢疾等症。《唐本草》载:桃胶“主下石淋,破血,中恶疰忤。”《本草纲目》亦载其:“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本经逢原》亦载:“桃树上胶,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疮黑陷,必胜膏用之。”

古用验方:

治石淋作痛:桃木胶如枣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服,当下石,石尽即止。(《古今录验方》)

治血淋:石膏、木通、桃胶(炒作末)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前。(《杨氏家藏方》桃胶散)

治产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疞痛: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妇人良方》)

治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咽津。(《千金方》

临床有用其治疗糖尿病,载于《草药验方交流集》:取适量桃胶,用微温水洗净,放在小锅内煮食,随便加些调味盐类亦可(但不要加入甜味)。每次服一至二两。还有治糖尿病的食疗偏方:用桃树胶15克,玉米须60克,同入锅,加适量水,煎汤。连服数日。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桃胶雪燕雪莲子三组合,每次一小包,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满满的胶原蛋白,点击点击阅读原文直接下单。

点个在看,给你消暑降降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jf/8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蒲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