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药,可以使药物发挥更好的效果?从器具的选择到水量,再到煎药的火候以及时间,每一点都是需要用心去把握,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中药发挥更强的药效。
今天的《健康养生堂》“秒懂中医”第10期直播继续连线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医院中医科行政副主任、主治中医师-王凤龙,告诉你这里面的门道。
连线嘉宾
王凤龙
医院中医科行政副主任,
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黄山市新安医学养老养生文化宣讲团成员
黄山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成员
第二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师从安徽省名老中医-叶九斤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肺病等中医内科各科疾病以及时病、杂病等。
了解完整知识点击下方收听
煎药工具
煎中药切忌用铁锅或者铝锅。
因为金属器具容易把水熬干,金属可能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的鞣制、苷类物质可与铁或铝发生反应,生成鞣制盐类,使汤剂颜色变黑或变绿,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还可能改变药性,服用后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
比如,铁可以与地榆、诃子、苏木、石榴皮中起治疗作用的鞣质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使药汤有一股铁锈味,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
此外,铁锅和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
最好用砂锅:
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导热较慢,受热较均匀,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产生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
加水要适量:
加水量要超过药物3~5厘米左右即可(一般就是把浸泡的药物连药带水一起下锅煎煮就可以了),使熬出来的汤药在~ml左右即可(一小碗的量)。
控制火候:
在汤药沸腾以前要用武火(大火),沸腾以后改用文火(小火),使汤药微微沸腾,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入水中,利于发挥药效。
煎药次数
一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即俗称“头煎”、“二煎”。
将“头煎”、“二煎”药液合并混匀后分二次服用。(煎药一定要煎两次,第一次煎,称“头煎”,药效可溶出45%左右,第二次煎,称“二煎”,药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把两次煎好的汤药混合在一起,早晚各服一般,这样药效才最好)。
特殊药物处理方法
先煎,是指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如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药,例磁石、牡蛎等;
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等。
后下,是指在其它药“头煎”完成前5分钟时加入,主要是一些成分会因煎煮时间过长而挥发或破坏的药品,如薄荷、白豆蔻等。
包煎,是将药品装入布袋中扎紧后与其它药一起煎煮。
主要为细粉类药物,如滑石粉、蒲黄等;易黏锅药物,如车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绒毛类药物,如旋覆花等。
另煎,是指人参、西洋参等昂贵药物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饮片吸附。
烊化,是指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先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如三七粉、芒硝、鲜竹沥等。
在煎煮好药物后,建议将药渣倒入干净的纱布包好,用力加压来绞取药汁,把药渣里面的药液尽量挤出来。
因为药渣中所含有的成分比例更高,这个动作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内容来源:医院中医科中医师:王凤龙
图文编辑:姚伟强二审:马海燕终审:陈芳
HUANGSHANTAI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huanga.com/phtj/10603.html